當前位置:首頁>>新聞中心>>公司新聞 ? 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
文案編輯:宜昌盛達科技有限公司 閱讀量:2479 次 發表時間:2023-03-31 14:18:54
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
打造“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中國
明確指出,從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并對推進美麗中國建設作出重大部署。建設美麗中國既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宏偉目標,又是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熱切期盼,也是生態文明建設成效的集中體現。
翟青表示,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堅持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錨定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在提升生態環境質量上取得新進步,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上展現新作為,在建立健全現代環境治理體系上實現新突破,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中國。
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治理 中國成“增綠"主力軍
氣候變化是當前突出的挑戰,事關國際社會共同利益。多次強調,“應對氣候變化不是別人要我們做,而是我們自己要做",是我國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明確提出,要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
“長期以來,中國將應對氣候變化全面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總戰略,把應對氣候變化作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翟青表示,中國通過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采取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能源結構、建立市場機制、增加森林碳匯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各項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中國是森林資源增長較多和人工造林面積很大的國家,是地球“增綠"的主力軍;成功啟動了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很大的全國碳市場,有效發揮市場機制對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的作用;發布了適應氣候變化國家戰略,持續開展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適應氣候變化能力持續提高。
“下一步,我國將繼續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落實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加快推動重點領域綠色低碳轉型,大力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穩妥有序推進全國碳市場。加快綠色低碳技術攻關和推廣應用,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翟青強調,中國愿與各方一道,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治理,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氣候治理體系,持續深化氣候變化南南合作,為應對氣候變化貢獻中國力量、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用嚴格制度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
堅持用嚴格制度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是生態文明思想的核心要義。翟青表示,十年來,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生態保護紅線、國家公園、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河湖長制、林長制、排污許可、環境質量監測事權上收、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碳排放權交易、新污染物治理、入河入海排污口設置管理等一系列重大制度不斷建立健全,為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
建設生態文明,重在建章立制,保護生態環境依靠制度、依靠法治。翟青表示,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不斷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堅持在法治化、制度化軌道上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將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加快實現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推動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礎之策。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進美麗中國建設進程中,堅定不移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翟青介紹,生態環境部嚴把環境準入關,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產業結構調整,推動淘汰落后產能,經濟發展綠色化、低碳化程度大幅提高。發布實施《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以此促進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和用地結構的優化調整,加快綠色低碳技術攻關和推廣應用,大力培育節能環保產業。2021年,全國環保產業營業收入達到2.18萬億元,同比增長11.8%。
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翟青表示,生態環境部將堅持以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努力推動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本文關鍵詞:
本文作者:宜昌盛達科技有限公司,轉載請注明出處!
宜昌盛達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專注氣體安全監測與分析的技術型企業,長期為不同行業的氣體分析應用客戶提供可靠的分析儀產品和解決方案。
